2022届毕业作品推介 | 研究生院博士生·毛乃政
2016年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国内首家成立研究生院的专业美术学校。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就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即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的一项重要举措。
研究生院的主要职能是整合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集中优秀的教师资源,合理化学科方向,建立起完备且可持续发展的学术体系。在继承美院优秀教学传统,保持既有高精尖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打破专业壁垒,实现顶尖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推动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培养。研究生院的教学实践在全国美术院校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截止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有正高186人,副高108人;博导128人,硕导286人,博硕导120人。在校研究生1624人,其中硕士1313人,博士279人,留学生硕士24人,留学生博士8人。涉及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以及艺术(美术、艺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等专业学位。
研究生院兼具行政和教学双重职能。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教学质量监管中心是面向全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行政部门。
“研究生院教学部”即毕业展的参展单位,是我院实践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体教学单位,负责实践类博士研究生的日常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工作、质量监控以及开题、答辩等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培养的各个环节。目前培养的在校博士研究生194人(含留学生6人)。参加此次毕业展的共计31名博士研究生同学,其中中国画研究方向7人,油画研究方向8人,版画研究方向5人,雕塑研究方向6人,壁画研究方向3人,当代艺术研究等方向2人。“研究生院教学部”根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从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及定位出发,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双导师制”“教学观摩系列双个展”“毕业论文预答辩”“毕业创作开题”“毕业创作汇看”等,制定出一套合乎专业教学规律的实践类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考核标准,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与引领者。
| 寄 语 |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与过去相互凝视的道路上,清醒自我,珍惜时间,锐意进取。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苏新平
培目极四海,通变古今之人。
育人格健全,精神丰满之材。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陈琦
培养“艺理双修双通”,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高端复合型艺术人才!
——研究生院书记兼教学部主任
葛玉君
毛乃政 | 简介
2019年至202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导师胡建成教授、邵亦杨教授,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艺术学院多媒体艺术与视觉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第一工作室(新古典主义)油画专业。2003年至2008年在奥美北京任创意总监,2009年至2014年任点墨思维互动传媒执行创意总监。2014年至2018年,艺术自由职业者。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悉尼。
| 专业导师寄语 |
毛乃政是位在不同文化环境和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艺术家。因此,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总会呈现出他的成长经历的印迹和特性。他对自己今后的艺术发展抱有信心。于今天的绘画艺术而言,仅仅“中西合璧”还不足以涵盖艺术多元的全部属性。希望他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厚积薄发,博采众长,深耕内心深处心之所倚的文化根源和情感寄托,锲而不舍、发扬光大。
最后,还是那句志话:诚实做人、勤恳画画,初心不改,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和艺术理想而不懈努力!
——胡建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和毛乃政很有缘份,2020年疫情期间,我被困在悉尼时,碰巧毛乃政也在悉尼,就做了毛乃政博士论文导师,沟通起来也很顺畅。毛乃政在海外生活学习多年,视野开阔,阅历丰富,尽管选择了一个难以驾驭的大题目,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祝他今后的艺术事业更上一层楼。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 辋川画集
毛乃政的系列作品【辋川画集】中,使用“诗”作为一种类型和桥梁,通过“诗”来构建,复合图像,重新配置时空中的“诗意”、“人物”、“寓意”,重新设定历史,人物和地点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考察了中国古代文人王维“辋川集”的“过去”“今生”中的“历史中的诗与画”和当代社会形态中的所共同存的一种“疏离”的状态,这些“状态”被重新定位为一种可以在两个时空中存在的画集,是作者对王维·诗集·画集及其与当代艺术、社会实践关系的另一种理解。【辋川画集】主题中的艺术作品尝试把当代艺术家对“诗”“疏离”“地理”“历史”进行细致入微的重新解释与重现,将其作为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的集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一生行囊,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此地名曰辋川。”
如果说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世外仙界,那么这里的桃花源是空洞的,陶渊明用了质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怡然自乐。”这样的写实主义语气给仙境下了定义,结论是仙境吾等凡人“迷,不复得路”,在维度上区别了“凡与仙”是不可逾越的关系。而辋川别业更接地气,是王维造出的理想之地。“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的别业二十景,维摩诘的诗集比较于桃花源记却更具仙气,是仙境般的凡尘,给予了人们身在其中的想象空间。有感于《辋川集》中对生活及景观的描述,一组关于维摩诘在辋川生活、感悟、修心的场景,同时也是王维、我与自然万物的一场对白,一场蓝田游历的画面。
辋川画集包含了多幅系列作品,和诗集描绘的景观相一致。除去几幅尺寸较大的作品,其他作品尺寸都不大,类似于手记形式记录下游历中的事件。
辋川画集·《听蝉·竹里馆 》,在竹林中《听蝉》的维摩诘,独在幽篁里,竹林深处,是谁在为此处长啸。白猿牵动手中的丝线,让蝉鸣声更加动听悦耳,化身白猿的维摩诘,只为知己者动。维摩诘的自我隔离是离长安不远的蓝田辋川,在物理层面建造了辋川景色,在心理层面的孤独却挥之不去,是“独坐”,是“长啸”是“不知”是“明月”。当代,科技打通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边界,打通了的世界,一个更大的辋川,却鲜少有我们想听的蝉鸣之声,找寻自己的蝉声远比“知了”来的艰难。《听蝉·竹里馆 》画面大面积采用中国青绿,竹子借鉴了古人的画法,水墨和水彩为画面增加一些轻盈。油画材料让人物和竹林厚重起来。竹林是以青绿的冷色调,浓烈的像火焰一般情绪的山石和竹林的安静有了强烈的对比。
辋川画集·《听蝉·竹里馆 》水彩水墨油画丙烯
150×130cm 2022年
辋川画集·《听蝉·竹里馆 》局部1
辋川画集·《听蝉·竹里馆 》局部2
辋川画集·《听蝉·竹里馆 》局部3
辋川画集·《抚琴·金屑泉》,《抚琴》在色调上偏重秋天。秋高气爽的金屑泉中,熟知音律的维摩诘抚琴一曲,似参透了人生,都在指尖中获得了妥协。作品《抚琴》是在粗麻布上做的随行油画底,由于底纹非常粗,所以反而将细节压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强调了画面的整体气韵。
辋川画集·《抚琴·金屑泉》水彩水墨油画丙烯
150×130cm 2022年
辋川画集·《抚琴·金屑泉》局部1
辋川画集·《抚琴·金屑泉》局部2
辋川画集·《春眠·文杏馆 》,发生在文杏馆的春天,维摩诘在梦中的一场自省。象征权力的锦鸡为人物带来一面古镜,古镜中王维观向自我,是寂灭或是涅檗。烂漫的杏花与远处静观人物的鹿;掠过画面的鸟与床榻之上静卧的人物;近处的葫芦与幽静的竹林,是刻意安排在画面中的冲突元素,是处于矛盾中的自省。作品构图中的横穿画面的线,有意的将画面打乱,重组,写意的大块背景蓝色天空与杏花被线条分割成不同的空间。人物面前的屏风和卧榻是塑造的另两个空间,在空间营造中避开焦点透视,倚重散点透视来烘托视野效果。
辋川画集·《春眠·文杏馆 》水彩水墨油画丙烯
150×130cm 2022年
辋川画集·《春眠·文杏馆 》局部1
辋川画集·《春眠·文杏馆 》局部2
辋川画集·《春眠·文杏馆 》局部3
毛乃政|代表作品
作品《彼岸》、《失忆的夏天》、《黄刀镇的夜路》是理想国系列中的一部分,我喜欢在风景中加入个人情绪,情绪化的环境让原本在路上边走边看的,处于静态的景色转化为主观人为的故事,景和艺术家所描绘的人物之间的共鸣与割裂关系的加入,用来增强绘画作品本身的戏剧性。
《彼岸》油画丙烯水彩 121.92×121.92cm
《失忆的夏天》油画丙烯水彩 121.92×121.92cm
《黄刀镇的夜路》油画丙烯水彩 121.92×152.4cm